我们应如何预防
手足口病?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以发热和手、口腔、足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重症伴有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多器官衰竭,可导致死亡。手足口病的好发年龄为6月龄~5岁,在3岁内更为常见,多发于夏秋季,主要通过粪-口途径等消化道传播,呼吸道及密切接触也会引起传播。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
二、哪些病毒可以引起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等,其中以CV-A16和EV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71所致。
三、怎么预防?
1.避免接触患者。避免接触患病儿童,不要与患儿拥抱、分享玩具、共用餐具和洗浴用品等,避免交叉感染。
2.保持手卫生。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儿童在触摸公共物品后、外出游玩回家后、进食前、如厕后,以及家长和看护人在回家后、加工食品前、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七步法正确洗手;平常可用清水、肥皂水或洗手液洗手。
3.减少聚集。人群聚集、接触频繁,容易传播手足口病,建议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4.环境通风。密闭公共场所和居室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5.清洁消毒。定期清洁和消毒接触频繁的场所及部位、日常用品和儿童玩具;奶具、餐具等煮沸消毒;衣物、被褥经常在太阳下晾晒或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使用一次性毛巾或纸巾清理患者的鼻咽分泌物、呕吐物、粪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