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心理健康教育
核心信息及释义
第十三条
良好的睡眠可促进母婴健康,而孕产期情绪变化、心理健康状态会影响睡眠质量。孕产期失眠为常见现象,但睡眠问题严重时应及时就医。
释义
(1)睡眠障碍的原因多种多样。孕产期的生理变化、环境因素、生物节奏紊乱、食物和药物的刺激、各类躯体疾病,以及孕产妇焦虑、紧张和抑郁等心理因素都可能引起孕产妇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中,失眠最为常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表、多梦和早醒。这些症状可能导致白天出现疲劳、烦躁和情绪低落。睡眠不足会损害情绪调控能力,增加负面情绪,严重时甚至影响孕产妇的身心健康。正确认识失眠,有助于减少孕产妇对睡眠质量的担心以及对失眠及其可能后果的过分担忧,避免出现恶性循环,科学解决睡眠问题。
(2)孕产妇和家人应了解孕产期睡眠障碍的相关知识,通过调节孕产妇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来改善睡眠问题,并为其由于睡眠问题引起的不良情绪提供足够的理解和耐心。
(3)孕产妇应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顺利度过此特殊时期,并维持健康的睡眠。孕产妇可通过营造适宜的睡眠环境、进行规律锻炼、减少晚餐口味过重的饮食、晚上减少饮水量、限制卧床时间和避免在睡前过度思考问题等方式,来缓解失眠状况。孩子出生后,家人应积极分担照顾孩子的责任,让产妇有更多休息时间,从而缓解身心疲劳。
(4)如果孕产妇通过上述方法调适后效果仍然不佳,或睡眠问题持续2晚以上并伴有日间焦虑等不良情绪时,应及时就医。
第十四条
妊娠压力是导致孕产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孕妇应通过了解孕产期保健知识、自我调适等途径缓解和预防心理问题的加重。
释义
(1)妊娠压力是孕期常见的情绪困扰,来自于孕妇在怀孕期间面临的各种身心压力。这些压力可能源于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生理上多表现为身材和容貌等变化,如乳房胀痛、恶心呕吐、体重增加、腹部增大、妊娠斑和妊娠纹的出现等,可能会使孕妇感到不适和忧虑。心理方面,新角色的适应、对胎儿健康的担忧及对分娩的恐惧等,也会引发焦虑和紧张。此外,社会角色的变化、家庭关系的调整及经济压力的增加等,也是主要的压力来源。长期的妊娠压力可能影响母亲及子代的生理及心理健康。
(2)孕产妇和家人应学习妊娠压力相关知识,了解常见的压力源和表现,接纳生理变化,调节心理状态,减少妊娠压力。同时,家人应对孕产妇由于妊娠压力产生的不良情绪给予足够的理解和耐心。
(3)孕妇应建立自信,保持平常心,学习相关孕育知识,避免过度担忧;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的运动、有效的社交支持和及时倾诉等方式来缓解压力。掌握科学有效的减压方法,有助于孕产妇更好地应对压力,保持心身健康。
(4)孕期身材的改变是正常的生理过程。孕妇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感知胎儿的成长,接纳自己的身材和容貌变化。在医生指导下,保持孕期体重适宜增加,并通过科学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在产后逐步恢复身材。
(5)如果孕妇感到压力过大,无法通过自我调节缓解,或出现严重的情绪问题,应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