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溢奶
溢奶是指婴幼儿在吃奶时吞入过量空气,导致奶液从嘴角流出的情况。这是新生儿和婴儿时期比较常见的问题,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也可能是喂养不当或消化不良等问题的表现。
原因:溢奶的主要原因是婴儿的胃部尚未发育成熟,呈水平状,无法容纳过多的奶液。此外,喂奶过快、喂奶过量、奶瓶口过大或喂奶姿势不正确等也可能导致溢奶。
症状:溢奶的表现为奶液从婴儿嘴角流出,可能会伴有轻微的恶心或不适感。溢奶通常不会对婴儿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但长时间频繁的溢奶可能会导致婴儿营养不良或感染。
应对:为了预防溢奶,家长应该注意按需哺乳,避免喂奶过快或过量。同时,保持正确的喂养姿势,使婴儿的身体呈45度角,避免过度平躺。在喂奶后,轻轻拍背排气,帮助婴儿排出胃部空气。如果溢奶问题严重,可咨询医生或儿科医生。
PART.2
吐奶
吐奶是指婴幼儿在吃奶后,奶液从口中大量吐出的现象。吐奶通常比溢奶更为严重,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原因:吐奶的原因可能包括喂养不当、肠胃疾病、感染、过敏等。例如,喂奶过量、过快或频繁改变婴儿的姿势可能导致吐奶。
症状:吐奶的表现为奶液从婴儿口中大量吐出,可能呈喷射状。吐奶的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长时间频繁的吐奶可能导致婴儿营养不良或脱水。
应对:为了预防吐奶,家长应该注意控制喂奶的速度和量,避免过度饱食。在喂奶后,让婴儿保持安静,避免剧烈活动或突然改变体位。如果吐奶问题严重,可尝试少量多次进食,并注意饮食清洁和卫生。如果吐奶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或儿科医生。
PART.3
呛奶
呛奶是指婴儿在吃奶过程中或吃奶后,出现咳嗽、窒息、发绀等症状的一种紧急情况。呛奶可能是由于喂奶过快、喂奶姿势不正确或婴儿呼吸道发育不良等原因引起的。
原因:呛奶的主要原因包括喂养不当、呼吸道疾病等。例如,喂奶过快、喂奶姿势不正确或呼吸道发育不良可能导致呛奶。
症状:呛奶的表现为婴儿在吃奶过程中或吃奶后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窒息。
应对:为了预防呛奶,家长应该注意控制喂奶的速度,避免喂奶过快。同时,保持正确的喂养姿势,使婴儿的身体呈45度角,避免平躺喂奶。在喂奶过程中,应随时观察婴儿的反应,如出现呛奶症状,应立即停止喂奶,将婴儿头偏向一侧,轻拍背部,帮助排出奶液。如果呛奶症状严重,应立即就医,以免发生意外。
PART.4
溢奶溢奶、吐奶、呛奶三者的区别
婴幼儿溢奶、吐奶、呛奶的症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区分。
溢奶:奶液从嘴角流出,量较少,不伴有痛苦感,不影响食欲和生长发育。
吐奶:奶液从口中大量吐出,可能呈喷射状,量较多,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呛奶:在吃奶过程中或吃奶后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窒息。
溢奶与吐奶的区别:溢奶只有少量奶液从口腔流出,而吐奶则是大量奶液喷射出来。吐奶通常伴有喉部痉挛和咳嗽,有时还会伴随着剧烈的呕吐动作。
吐奶与呛奶的区别:吐奶时奶液仅喷出口腔,没有进入气道,因此婴幼儿没有呼吸困难。相比之下,呛奶是指奶液误入气道,可能导致窒息和呼吸困难。
需要注意的是
以上症状可能存在
重叠和相互转化的情况
因此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婴儿的反应
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PART.5
预防和急救处理措施
(一)溢奶的预防和处理
控制每次喂奶的奶量,避免超过婴幼儿的胃容量。喂奶时保持婴幼儿的身体姿势稳定,避免过度抱摇晃。
(二)吐奶的预防和处理
在喂奶时,保持婴幼儿半坐位或稍微拱背的姿势,有助于减少胃内气体压力和胃排空延迟。
喂奶后保持婴幼儿直立姿势一段时间,帮助胃部排空,并避免剧烈活动。
(三)呛奶的预防和急救处理
1.轻微呛奶
婴幼儿轻微呛奶是指在进食过程中出现短暂的呛咳或哽咽,但能够自行恢复正常呼吸的情况。以下是处理婴幼儿轻微呛奶的常见措施。
观察: 首先保持冷静,将宝宝侧向一边,再用空掌心由下向上轻轻拍宝宝后背,使呛入的奶液流出,观察婴幼儿的症状和表现;
咳嗽鼓励: 可以弹足底刺激宝宝,让宝宝感到疼痛而哭叫或咳嗽,有利于将气管内奶咳出。避免用手指或其他物体试图清除喉咙,以免误伤。很多时候,婴幼儿会通过咳嗽或吞咽来清除堵塞物;
清理口鼻:使用干净、柔软的纱布或湿巾轻轻将宝宝口腔内吐出物清理,可用棉棒轻轻清理鼻孔内呛出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安抚和观察: 安抚婴幼儿,保持安静的环境。继续观察婴幼儿的呼吸和一般状况,确保没有进一步的呛奶发生。
处理口诀:手空心、向上拍、
口清理、弹足底
2.严重呛奶
吃奶过程中,当宝宝出现严重呛咳、无法发声、呼吸不畅,面色青紫等情况,家长和看护人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处理措施。
保持冷静:在发生严重呛奶时,首先家属要保持冷静,并迅速采取措施。
正体位:将宝宝的身体向前倾斜,用手托住宝宝的下巴,使头部略微向下,这有助于防止呛奶物进一步堵塞气道。
清口鼻、畅气道:使用干净、柔软的纱布或湿巾,快速清理宝宝的口鼻腔内吐出物,确保没有任何食物残渣,保持气道通畅。
拍背部:如果宝宝仍然无法正常呼吸或咳嗽,可以进行背部拍击来帮助清除呛出物。用手掌的掌根,在婴儿的背部上方(肩胛骨之间)轻拍数次,这有助于震动并松动喉咙中的阻塞物。
按胸部:如果背部拍击无效,可以考虑进行胸部按压。将婴儿平放在手掌上,用手指和手掌支撑住婴儿的头部和颈部,然后给予轻柔的胸部按压,以尝试排除阻塞物。
急救呼叫:如果以上方法仍然无效,或者婴儿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等紧急情况,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口诀:面朝下、趴前臂、清口鼻、畅气道、连叩击、奶排出、面红润
(四)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婴幼儿呛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喂奶时机恰当:不在婴儿哭泣或欢笑时喂奶;不要等宝宝已经很饿了才喂,宝宝吃得太急容易呛,出现鼻塞;孩子吃饱了不可勉强再喂,强迫喂奶容易发生呛奶意外。
2.控制喂奶速度:妈妈泌乳过快奶水量多时,用手指轻压乳晕,减缓奶水的流出。人工喂乳的奶嘴孔不可太大,倒过来时奶水应成滴而不是成线流出。
3.调整喂奶姿势:婴幼儿应保持安全、舒适的体位,母乳喂养宝宝应斜躺在妈妈怀里,头部稍微抬高。人工喂养宝宝吃奶时更不能平躺,应抱起宝宝取斜坡位,奶瓶底高于奶嘴,防止吸入空气,以减少呛奶发生的可能性。
4.选择合适的奶瓶和奶嘴:奶瓶奶嘴尺寸应与婴幼儿的年龄相匹配,以确保奶流量适中,减少呛奶的风险。
5.注意观察:妈妈喂奶过程中注意乳房不可堵住宝宝鼻孔,一定要边喂奶边观察宝宝脸色表情,若宝宝的嘴角溢出奶水或口鼻周围变色发青,应立即停止喂奶。对发生过呛咳婴儿、早产儿,更应严密观察,或请医生指导喂哺。
6.排出胃内气体:喂完奶后,将婴儿直立抱在肩头,轻拍婴儿的背部帮助其排出胃内气体,最好听到打嗝,再放婴儿在床上。床头宜高15度,右侧卧30分钟,再平卧,不可让孩子在无人监护的情况下趴着睡,避免婴儿猝死。
参考文献:
[1]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21). Choking hazards for children.
[2]National Health Service. (2021). Choking and resuscitation in babies.
[3]Yilmaz, H. L., & Yurdak?k, K. (2018). Feeding difficulties and safety practices in families with young children. Journal of pediatric nursing, 40, e66-e71.
[4]应敏,范英英.不同喂奶方法预防新生儿呛奶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0,17(18):49-50.
[5]蒋迎佳,赵莉.儿童伤害防治手册[M].1版.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