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益生菌”
宝爸宝妈们耳熟能详
知道在儿童胃肠道疾病、过敏性疾病等中
有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很多家长也会
在宝宝腹泻、便秘、黄疸等情况下
主动使用益生菌
但是大多还是不太清楚益生菌究竟是什么
益生菌是什么?
益生菌是指给予一定数量的、能够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益生菌作为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目前国内使用的益生菌有20余种,主要分为三大类:
①原籍菌制剂,即来源于人体肠道,服用后直接发挥作用,如双歧杆菌、乳杆菌、酪酸梭菌等;
②共生菌制剂,菌株来源于人体肠道以外,与原籍菌共生作用,如芽孢杆菌、枯草杆菌等;
③真菌制剂,如布拉氏酵母菌。
儿童使用益生菌,目前主要用于腹泻病、乳糖不耐受、新生儿黄疸、过敏性疾病等的治疗。
益生菌药品有多种菌种的组合,以增强益生菌的功效。这种组合可以提供更广泛的菌群覆盖和多样性,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常用的益生菌药物如下图,某书上比较火爆的鼠李糖杆菌属于乳杆菌,其暂无药物制剂。
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益生菌
01
腹泻病
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因多为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最为常见,细菌病原包括大肠埃希菌属、弯曲菌属、沙门菌属以及志贺菌属等。大量的临床荟萃分析研究证实,益生菌能够减轻腹泻严重程度、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发生,尤其是对病毒感染导致的水样腹泻具有显著疗效, 口服补液盐辅以益生菌治疗,能够有效缩短病程和胃肠道症状的严重程度。
疗效显著的益生菌具有菌株特异性,如鼠李糖乳杆菌、布拉氏酵母菌能够缩短约24h病程。
其他推荐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胶囊、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酪酸梭菌活菌散、蜡样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
02
乳糖不耐受的治疗
乳糖不耐受是指摄入乳糖或含乳糖食物后因乳糖消化吸收不良引发一系列消化道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主要包括腹痛、腹泻、恶心、胀气和(或)腹胀中的1种或多种。对于婴幼儿治疗方法主要是根据病情程度采取无乳糖配方、低乳糖奶粉或调整饮食方式、应用乳糖酶和益生菌等。因此具有乳糖酶(又称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益生菌,如长型双歧杆菌。另外可以选择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宝爸宝妈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益生菌时,关注辅料成分也同样重要,如部分益生菌药物辅料中含有乳糖成分,可能会加重乳糖不耐受患儿的病情。故在选择益生菌药物避免选择含有加重患儿病情的辅料成分的益生菌。
03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辅助益生菌治疗可降低胆红素浓度,缩短黄疸持续时间。推荐可以选择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布拉酵母菌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
04
过敏性疾病
儿童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包括湿疹、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等,湿疹的治疗主要包括皮肤基础护理、局部外用药物治疗。目前认为益生菌作为全身辅助治疗,能明显缓解湿疹症状,降低湿疹评分,提高临床疗效和降低复发率。推荐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或胶囊、布拉氏酵母菌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鼠李糖杆菌等。
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是儿童主要的过敏性呼吸道炎性疾病,其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患儿呼吸道病变进行对症药物治疗。目前益生菌应用于过敏性哮喘的研究很少,仅有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治疗过敏性哮喘可提高临床疗效的报道,针对过敏性鼻炎,辅助使用益生菌有助于增加鼻部症状缓解率,可以尝试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布拉氏酵母菌散。
牛奶蛋白过敏是儿童食物过敏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有国外的研究显示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鼠李糖杆菌对腹泻症状具有改善作用。但临床应用的药品相关菌种进行辅助治疗的报道有限,不建议常规使用。此外,针对食物(牛奶蛋白)过敏的儿童,其后期出现湿疹、过敏性鼻炎、持续性咳嗽和哮喘等其他过敏性疾病的风险较高,仅有牛奶蛋白过敏患儿使用含有鼠李糖杆菌水解蛋白配方粉能减少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的报道。同时有的益生菌药物中含有牛奶成分,对于牛奶过敏的患儿则会发生过敏症状,宝爸宝妈需要谨慎使用。
使用益生菌注意事项
(1)需温水或温牛奶送服,避免水温过高,影响益生菌活性。
(2)益生菌为活的微生物,应避免与抗生素同时服用。若需同时应用抗生素,应加大益生菌剂量或错开服药时间,最好间隔2~3 h以上。布拉氏酵母菌、酪酸梭菌和芽胞杆菌制剂对抗生素不敏感,可以与抗生素同时使用。
(3)最佳保存温度为2℃~8℃,只有少部分益生菌制剂可常温保存。
(4)应注意避光和避湿保存。
(5)铋剂、鞣酸、药用炭、酊剂等能抑制、吸附或杀灭活菌,不应和活菌制剂联合应用。
(6)任何药物的选择都应该个体化,益生菌同样如此,根据肠道菌群紊乱的程度存在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同一药物同一剂量的效果可能出现差异,选择使用时,请严格遵照医嘱服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 益生菌儿科临床应用循证指南(2024)[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24,39(01):1-20.
[2] 魏婷, 李燕, 蔡和平, 等. 微生态制剂儿科处方审核建议[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22(06):415-423.
[3] 中国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20(08):953-965.[4] 中华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胶囊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J]. 中华消化杂志, 2022(04):224-239.